“富学乐美”遵义乡村实践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 2024-12-13 12:02

前不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走进了遵义市新蒲新区,将镜头聚焦到遵义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辣椒。遵义又一次上了热搜。

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村民在采摘辣椒。(遵义图库娄山春)

纵览黔北大地,200多万亩的火红辣椒不仅是一抹绚丽的色彩,它还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椒红似火的生活,成为“四在农家·和美乡村”转型升级的又一个闪亮篇章。

近年来,遵义市不断丰富“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内涵,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大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遵义实践之路。

富在农家增收入

入秋后,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的柑橘挂满了枝头,村民周尚洋正忙着招呼前来购买柑橘的客人。

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基地(遵义图库·李仁军摄)

“我家种了2亩柑橘,有蜜橘、红橘,今年的产量比往年有所提高,预计能收2万斤,收入在2万元左右。”看着自家的柑橘被装上销往周边县(区)的货车,周尚洋很是欣喜。

周尚洋的家乡白泥镇满溪村,是“四在农家”的发源地。20多年来,从这里起航的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不仅深刻地改变了遵义农村的面貌,还成功描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遵义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的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里,工人们正在筛选蔬菜,然后进行打包、装车。2016年,花茂村依托山东寿光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创建了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从老百姓手中流转一些土地到村级合作社,让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大力发展起水稻和蔬菜种植,走上了一条现代化农业新路。

除了发展特色农业,花茂村还因地制宜将旅游、农业、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出以红色旅游、田园旅游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赋予了乡愁文化新的内涵。2023年,花茂村共接待游客70.5万人,收入2860万元。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从当年的“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建设,到今天的“四在农家·和美乡村”转型升级,遵义从未停止过脚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激发出产业兴旺新动能。

好山好水产好物。这些年来,遵义市立足产业优势,持续做强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以“粮油、茶叶、辣椒、红粱、牛羊、竹”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链条完备,其不断推动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产业发展加速集聚,促进农民增收。

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茶酒旅游、竹林康养等融合发展,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统筹整合供销社、邮政、交通、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力量,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大力推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模式,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202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972.81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8元,同比增长8.2%。

学在农家引人才

2021年以来,凤冈县全面将各类乡土人才按照经营管理型、社会治理型、产业引领型、技术技能型、乡土文化型分类授予“乡村掌墨师”称号,通过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基地村民采摘马桑菌,感受丰收的喜悦(遵义图库饶云摄)

方有文是凤冈县绥阳镇金鸡村有名的养牛大户,同时也是一名“乡村掌墨师”。经过10余年的摸索和学习,他已精准掌握了母牛从进圈、饲养、受孕、生产等全过程技术。

这些年间,方有文不仅养好自己的牛,还带动乡亲们一起养牛,让牛产业成为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路子。村民唐仁华就是受到方有文的影响,从一名货车司机转型为养牛专业户。

“饲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要找到方有文,他都耐心解答”。在方有文的帮助下,唐仁华也学会了养殖,如今饲养了20头能繁母牛。

在遵义,越来越多像方有文这样的农民,正积极发挥着自身的带动效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产业发展的带领者、乡村脱贫攻坚的强支撑。

农产品直播卖货成为农民“新时尚”。在湄潭县村播中心基地,主播方伟强正在直播卖货,向粉丝推荐湄潭翠芽。据了解,湄潭县村播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完善电商体系、培育从业主体、强化企业服务,整合“新资源”、培育“新农人”、打造“村IP”、开发“电商品”,给销售湄潭农产品插上了流量的“翅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遵义市围绕“学在农家”,积极发挥能人带动作用,鼓励创办非遗传承人、乡村掌墨师、名师工作室等乡土人才工作室,推动新老业态融合和乡村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双培养”工程,定期轮训民选村干部,大力培育一批本土农村经纪人、新型职业农民、直播“网红”达人、致富“领头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引一批大学生回乡、引一批乡贤返乡、引一批客商到乡、引一批专技人才能人留乡等方式,补齐乡村人才短板,让更多的人才走进农村、服务农民。

截至目前,全市已认定国家级乡村工匠1人、省级11人、县级186人;培育乡村管理人才2469人、高素质农民4864人;引进大学生返乡到村就业1802人、乡贤返乡创业1916人;组织3000余名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牛羊圈舍开展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乐在农家展新风

“寨管家呀寨管家,办事牢靠人人夸”。这是在湄潭县老百姓口中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近年来,湄潭县创新探索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寨为单元,各方资源全面参与的“寨管家”微治理模式,组建了一支服务乡村田野、凝聚基层群众、传播党的声音、为群众办实事的农民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夯实了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力量,推动服务群众质量和乡村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游客在播州区花茂村游览(遵义图库邵佩清摄)

刘茂福是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彭家寨的一名“寨管家”,他的本职工作其实是护林员。成为“寨管家”后,刘茂福除了巡山护林,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向群众宣传生态保护理念外,他还参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在湄潭县,像刘茂福一样的“寨管家”成员共有6000余名。

绥阳县蒲场镇新场村实施了文明积分制,这项举措不仅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的积极性,还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逐步培育起诚实守信的好风气和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据了解,去年以来,新场村针对村民参与自治度不高、基层治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将矛盾纠纷调解、志愿爱心帮扶等13项纳入积分项目,通过定制“积分存折”,将积分量化,更好地鼓励村民参与基层治理。

文明新风吹满地。遵义市坚持红色传承,发挥革命老区文化底蕴优势,在和美乡村示范点开展“红歌拉唱”和“村歌村晚”文化活动及“核心价值观进农家、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科学知识进农家、文明风尚进农家、法律法规进农家”等“五进农家”活动,把好的理念、作风、习惯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身的需求。坚持共治共享,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完善自治组织、村规民约,强化农村法治、村民自治、乡村德治。大力推广“寨管家”“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等治理模式,对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低俗婚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持续强化治理力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目前,全市1728个行政村通过村规民约界定了酒席办理范围、办理天数、酒席规模、礼金标准等事项;363个村(社区)已开展积分制村民自治模式,建有乡风文明积分超市205个;4.8万余名镇村干部、农村党员、村级后备力量、护林员、“管事员”编入15941个农村网格,促使农村网格功能全面激活,治理力量不断充实,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美在农家焕新颜

初冬,阳光温暖地照耀着黔北大地。走进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可以欣赏到“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象

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遵义图库·秦伟摄)

在田家沟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身着喜庆的服装,手持各式各样的道具,正在表演花灯戏《十谢共产党》。近年来,该村依托基层党建引领,在茶产业和旅游产业上做文章,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让昔日的穷山沟摇身变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地处桃花江畔的湄潭县鱼泉街道新石村偏岩塘,一栋栋由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窗花、白粉墙、三合院构筑而成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与茶园、树林、溪流相映成趣,扮美了乡村。

“以前圈厕不分,气味难闻。做饭用的是柴火灶,烟雾到处乱窜”。村民余兵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美丽风光,村里还大力发展起民宿产业,吸引着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在绥阳县旺草镇晨光村,全村房屋实施了“黔北民居”立面改造工程,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村里按照每8户设置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引导群众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离。

在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正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围绕“环境卫生清洁美、厅房厨厕整齐美、庭院内外绿化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生活幸福和谐美”的“五美”融合发展目标开展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该村科学制定了村庄规划,完善了村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较大提升了村庄宜居性和整体风貌。

为绘就和美乡村,遵义市坚持着眼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聚焦人居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广乡村规划绘制村庄规划图、编制配建项目表、制作要点说明书的“一图一表一说明”形式,扎实推进“三美五示范”和示范试点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等不良行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引导群众自主进行改厕、改圈等整治工作,用好房前屋后闲置空地,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促进人居环境美化

……

有了之前的经验和成绩,遵义必将在加速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路上,不断续写更多的精彩故事。

全媒记者 李燕 李珂 毛索 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