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标志性建筑——甲秀楼
甲秀楼,贵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犹如武汉有黄鹤楼,岳阳有岳阳楼,成都有望江楼一般。
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间的它,矗立在南明河的万鳌矶石上,经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至今仍风采照人。
明万历26年(1598年),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于城南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这便是甲秀楼的来历。
“甲秀”,二字有深刻含义。它既点明这里风景甲于黔中,又寄寓美好的希望,期盼贵阳重文兴教。它与文昌阁遥遥相对。文昌阁崇奉天上的文昌君(文曲星),而甲秀楼期盼“科甲挺秀”,是贵阳人崇尚文化的象征。
天启元年,甲秀楼被焚毁,而后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又经历多次重修遂恢复原名。现存的甲秀楼,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侧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
刘韫(蕴)良《甲秀楼长联》
上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下联: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牂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2006年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