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科普 | 人名地名误读多

《咬文嚼字》杂志 | 2023-03-23 10:49

作者:凌鼎年

总结自己多年编、写、教的经验与教训,最容易读错的莫过于人名、地名。

先说我的家乡江苏太仓。顾名思义,太仓乃皇帝的粮仓,这好懂。太仓还有一个别称为弇山,出典乃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在太仓筑造过当时的东南第一名园弇山园。这弇字,读yǎn,识的人少,不识的人多。20世纪80年代初,太仓造了当地第一高楼弇山大厦,一些外地来太仓参加会议的住宿者,或打听合山大厦在哪,或干脆问“这啥山大厦……”

幸好弇山只是太仓的别名,如果是正式的县市名,因误读误写而引出的笑话说不定能出书呢。

吴县有个历史古镇甪直,这个镇是叶圣陶的故乡,镇上保圣寺唐代杨惠之泥塑名扬海内外,吸引了大批游人前往观光。但游人中十有八九识不得这“甪”字。其实,这用不像用、角不像角的甪,正确读音为lù,因为甪直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旧有“六泽之冲”的说法,一说乃“六直”谐音为“甪直”,只能算勉强说得通。甪直的镇标是甪端,甪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与麒麟齐名,此兽头生一角,或许这甪字的来历与独角神兽有关。

地名如此,人名异读的情况就更多。比较常见的像仇姓要读qiú,查姓要读zhā,句姓要读gōu,解姓要读xiè,朴姓要读piáo ,这些读书人通常还知道;有些小姓冷僻姓,异读得“莫名其妙”。例如种姓要读成chóng,万俟复姓要读成mòqí。

还有战国时秦国有个将军叫樊於期,如果照平常音读,三个字将错两个。因为在这人名里“於”要读成“乌”,“期”要读成“基”。还有个比较有意思、又容易读错的名字是汉代历史学家班彪的女儿班昭。因为东汉和帝赐她号为“大家”,后来就成为人们对有学问的妇女的尊称,故而后人叫她曹大家(嫁曹姓夫婿)。但你千万别照字面读,在这人名里,“家”要读gū,因为古代“家”“姑”同音,后来“家”转读成jiā,但“大家”却口耳相传,一直读作“大姑”。

当然,人名地名的读法还有个约定俗成。例如成语“叶公好龙”,这个“叶”字本应该读shè音,但如今大家都读yè,也就从俗了,连字典也改了,老版的《辞海》还注明旧读shè,新版的词典干脆不理会古音了,似乎从来都是读yè这个音的。还有苏州市西北有个镇名叫浒墅关,浒原本音hǔ。五代时浒墅一度改为许市。后因“许”与“浒”读音不同,又将“许”回改成“浒”。但改归改,多数人仍然将“浒”误读成xǔ,到现在,xǔshù已经成了“浒墅”的法定读音。